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米面油市场稳定供应关系广大城乡居民切身利益,不容出现任何闪失。
去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与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联动,多措并举,精准调节,全力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市工作。2020年,国家有关部门灵活把握政策性粮食投放时机、节奏、力度,全年累计竞价销售成交1.2亿吨,比2019年增加7000多万吨,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督促企业加快出库,形成有效市场供给。指导相关企业和各地加强协作,把握轮换节奏,发挥好储备吞吐调节作用。突出重点地区保障,加强统筹调度和组织协调,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同时,不断加强监测预警,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配合做好粮食进出口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国内粮食市场总体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态势。
进入2021年,粮油市场保供稳市依旧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此项工作再次进行安排部署,并于近期专门召开会议,从突出重点区域、用好储备资源、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安排,督促指导各地保障重大节日、重要时段和重点地区粮油供应,确保供给、市场不出问题。
近期,境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我国多地接连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加上春节来临,粮油消费需求旺盛,粮油市场状况又一次成为社会的普遍关注。
压紧压实粮油保供稳市责任
保障粮油市场供应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月25日召开的2021年春节及“两会”期间粮油市场保供稳市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把粮油保供稳市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落细落小落到实处,把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粮油市场供应保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谋划推进。各地党委、政府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思想更加重视、认识更加深化,行动更加迅速、落实更加有力。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介绍说,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内蒙古、福建、云南、宁夏等省份的党委、政府负责同志专题调研粮油市场供应,或通过指示批示、召开会议等方式作出安排部署。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疫情的新情况,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第一时间启动了粮油市场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全面摸排粮油加工企业加工、库存和开工情况。作为全国最大的主销区,广东省还开展了央地联合粮食供应保障应急演练,探索建立突发事件央地协同粮食供应应急保障机制。
前述会议也强调,要压实责任、协调联动,加强组织领导和调度协调,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精心部署;要制定周密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责任到岗到人,认真组织实施;要全面做好粮食应急准备,必要时迅即启动粮食应急预案;春节、“两会”期间要加强值班值守,合理调配工作,确保工作不断档,确保粮油保供稳市工作落到实处。
五项举措确保“吃粮买得到”
据了解,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能够满足一年的消费需求。同时,企业和农户主动存粮意识明显增强。企业商品库存创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东北地区玉米商品库存已达到上年同期的3倍。2020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了两次农户存粮专项调查,均显示农户手中存粮较常年有所增加。商品库存在供应市场需求方面反应更为灵活,在全社会总库存维持高位前提下,我国粮食库存结构进一步优化,抵御市场风险和维持有效供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秦玉云表示,下一步,在前期已采取有关措施的基础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确保广大城乡居民“吃粮买得到”。一是抓好粮食收购。认真落实粮食收购政策,并督促各地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指导企业和农户在收购中做好必要防护,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物流运输问题,确保粮食集运顺畅,确保疫情防控和粮食收购两不误。二是强化市场监测。密切跟踪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时段的监测,及早发现并妥善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三是加强粮源组织调度。督促各地深化产销合作,多渠道筹措粮源,完善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加工、储运、配送、供应等各环节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市场稳定供应。同时,鼓励企业结合当地粮油市场消费特点,增加名、优、特、新产品投放,丰富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四是用好用活库存。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灵活调整政策性稻谷和小麦销售节奏和力度;指导地方适当增加地方储备轮换数量,适时投放成品粮油储备,切实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五是维护市场良好秩序。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粮油加工、批发、零售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现象,确保市场有序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粮油市场平稳,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小麦稻谷竞价销售工作。今年以来,每周投放小麦400万吨、早籼稻60万吨、中晚籼稻100万吨。由于饲用替代消费增加,以及节前粮油加工企业补库增加,今年前三周小麦拍卖成交持续上扬,成交较为火爆。
针对小麦拍卖高成交、高溢价的情况,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副主任罗文娟表示,已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降温”,抑制投机行为,督促成交粮食加快出库,尽快形成终端市场的有效供给。具体而言,一是将保证金由110元/吨提高至220元/吨;二是要求买方企业在交纳220元/吨保证金的同时,预付1000元/吨货款后方可参与交易;三是将交款期由之前的30天缩短为7天;四是设置2021年小麦成交合同最低出库率为20%,对每场交易开始前,企业当年实际出库率未达到规定最低出库率的,不能参与当期交易;五是规范交易秩序,严禁违规借用其他企业资质参与竞拍,严禁会员违规代其他企业竞拍。罗文娟表示,上述交易规定已于1月21日起实施,对小麦市场起到了较好的降温作用,市场调控作用明显,如1月26日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投放河南产小麦250.3万吨,成交90万吨,成交率下降到36%。
“总的来说,这些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粮食市场形势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家有关部门强化精准调控,不断充实政策‘工具箱’,实施央地协同、区域协同、产销协同、企业协同,在应对疫情、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市场供应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运行平稳。”秦玉云说。
信息来源:2021年第2期《中国粮食经济》